立体展示法治雅安建设新风貌
工信部8月中旬发布的一项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电池组件产能超过40GW,占全球约67%。
顺风光电中选似乎特别值得一提,据我的一位消息人士称,该公司是收购过赛维LDK20%股权的一家集团旗下的企业。这两家公司股价很可能变得一文不值,或者两家公司分别向新引进投资者增发新股,其现有股东的持股遭遇大规模摊薄。
过去几个月,随着光伏产业前景开始改善,多数光伏板块的股价开始反弹,但尚德电力和赛维LDK受相关不确定性影响,股价表现依然逊色。该公司还将面临整合问题,至于裁员和关闭主要设施,几乎可以确定是会遭到地方政府的抵制。三年前,在光伏产业前景大好之际,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等光伏企业市值远高于这一数字,如今其中多数企业市值只是维持在类似水平。此前有报道显示,天合光能和英利绿色能源曾经也有意投标。这一传言浮出水面后,顺风光电H股在过去两个交易日上涨逾50%,不过在随后交易日又回吐了部分涨幅。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顺风光电能成功地接管两家公司的资产,那么将会有50%的成功几率,甚至还有望打造出一家值得关注的重磅企业。以上种种表明,最新发展似乎对顺风光电有利,如果在不承担巨额债务的情况下,该公司能接管无锡尚德和赛维LDK的资产,那么则有望成为一家相当强大的行业企业。双反税的征收将拉高美国多晶硅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对于国内的同类企业来说,利好的消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商务部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3年9月2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补贴措施,对赫姆洛克和AE等企业征收6.5%的临时反补贴税保证金。任浩宁说,一方面,借鉴欧美产业集中度高、企业数量少、产能大的经验特点,支持巨头企业发展,以企业集团为核心,鼓励中小企业自动靠拢,将其产能、人员、设备等以协商价格出手转移,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最终淘汰90%的多晶硅企业,剩下10%的优质企业巨头。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分析,美国的份额减小了,但其流失的市场份额将被韩德全盘接收,我国多晶硅进口市场的根本格局不会改变。而国内光伏业在摸爬滚打中经过了一季寒冬,如今也正迎来复苏机会,内需市场有望实现逆转。
此前虽对韩征收了2.4%反倾销税,但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今年7月,我国从韩国进口的多晶硅数量环比增长了126.4%。广东省光伏产业联盟朱薇桦表示,双反削弱了美国产品的价格优势,让国内企业少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有机会占领更多市场,同时也有助于多晶硅的需求逐渐移向国内市场。
发展巨头企业为核心促行业整合事实上,对美双反无法解决我国多晶硅进口高居不下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不少鼓励政策,但其可操作性不强,必要时需采取一些有魄力并略带激进的政策过去的八月份,光电发电量的比例在德国是达到了11.9%。虽然1000套试点已然开始,但是静态储能终究只是一个补充,可控性差,少了移动电源电动汽车的储能系统,终究只是一个传奇。
即便是西班牙的光伏企业,如Isofoton,他们也抓住了机会,在中国和欧盟针对太阳能有贸易摩擦的时候,坐收鱼翁之利,加大了出货量。就连光伏已经发展到遥遥领先世界各国的德国,对于储能,还是处于一种摸索阶段,试探性的出台了一些补贴政策。对于新能源的补贴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与之能够相提并论的是澳大利亚:据统计,光伏安装比较集中的南部,在过去的一年里,发电量所占的比例是3.7%,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古有一叶知秋,而今旅居德国,但凭一雨知秋也不会偏差太多。未来世界,有多少国家会快速进入1%俱乐部?世界能源消耗的总量在增加,光伏的装机量各家研究机构也都预测会增加,2013年装机容量还会是38GW,其中中国的年底总动员也许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LUX的报告说,日本有可能以381MW的电池储能容量超过德国的94MW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储能王国。甚至一周前传统能源的代言人开始发牢骚,要让政府干预,削弱补贴的力度,让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公平竞争。
不过不管欧洲如何再宣传,他们各国的政府的账户上都是负债累累。更有浙江Furture集团MCell向德国Singulus购买16套真空设备,给德国的光伏设备制造行业带来一丝曙光。看来新能源的发展还不能在这些国家形成国策,还需要很长时间来让民众接受新能源的观点。一如汽车工业,虽然德国老早领先日本,但是后来Toyota一骑红尘,硬是把汽车做得像Walkman,信价比立刻突出。光伏行业里,即使仅仅只是看发电量所占的当月比例,也能看出盛夏和初秋的区别来。几个出色的例子包括:晶科给西班牙供货274MW,尚德完成重组,ReneSolar各项指标刷新纪录,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国内现在诸多企业都在满产,即便倒下50%,到时候世界需求也能够被中国满足。中国汽车虽然没有造多久,但是光伏搞的时间更短,可是,我们是不是后来居上了呢?
虽然1000套试点已然开始,但是静态储能终究只是一个补充,可控性差,少了移动电源电动汽车的储能系统,终究只是一个传奇。不过不管欧洲如何再宣传,他们各国的政府的账户上都是负债累累。
看来新能源的发展还不能在这些国家形成国策,还需要很长时间来让民众接受新能源的观点。更有浙江Furture集团MCell向德国Singulus购买16套真空设备,给德国的光伏设备制造行业带来一丝曙光。
光伏行业里,即使仅仅只是看发电量所占的当月比例,也能看出盛夏和初秋的区别来。过去的八月份,光电发电量的比例在德国是达到了11.9%。几个出色的例子包括:晶科给西班牙供货274MW,尚德完成重组,ReneSolar各项指标刷新纪录,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古有一叶知秋,而今旅居德国,但凭一雨知秋也不会偏差太多。
与之能够相提并论的是澳大利亚:据统计,光伏安装比较集中的南部,在过去的一年里,发电量所占的比例是3.7%,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即便是西班牙的光伏企业,如Isofoton,他们也抓住了机会,在中国和欧盟针对太阳能有贸易摩擦的时候,坐收鱼翁之利,加大了出货量。
就连光伏已经发展到遥遥领先世界各国的德国,对于储能,还是处于一种摸索阶段,试探性的出台了一些补贴政策。对于新能源的补贴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国汽车虽然没有造多久,但是光伏搞的时间更短,可是,我们是不是后来居上了呢?。甚至一周前传统能源的代言人开始发牢骚,要让政府干预,削弱补贴的力度,让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公平竞争。
国内现在诸多企业都在满产,即便倒下50%,到时候世界需求也能够被中国满足。LUX的报告说,日本有可能以381MW的电池储能容量超过德国的94MW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储能王国。一如汽车工业,虽然德国老早领先日本,但是后来Toyota一骑红尘,硬是把汽车做得像Walkman,信价比立刻突出。未来世界,有多少国家会快速进入1%俱乐部?世界能源消耗的总量在增加,光伏的装机量各家研究机构也都预测会增加,2013年装机容量还会是38GW,其中中国的年底总动员也许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从价值的角度上来说,我们认为单晶的份额逐渐上升应该是它必然的一个趋势。李振国:感谢国金给我这个机会,隆基股份作为光伏产业这个链条当中制造的环节,我们可能更关注在这个环节上面整体下一步发展的状态。
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N型单晶实际上已经量产24%的水平,P型到21%的单晶还是有点差距,现在台湾的徐弘和LG这边都做到了20.5%、20.6%,甚至20.7%的水平,但是实际的量能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水平。如果说铸锭环节把大方锭的生产成本由2到3美元降到0,多晶和单晶的价差也不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是一点点差异了。
在切片环节,目前单晶是优于多晶,但是优于多晶的幅度不是很大,因为单晶体是均匀结构的晶体,切割的时候更容易。第二个问题,我介绍一下单多晶技术路线的成本分析。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